物料因素
加料不足:如果加料量过少,螺杆在机筒内推动的物料量小,切粒机配件所需的扭矩就小,主机电流相应较低。例如,当喂料系统出现故障,如喂料螺杆转速过慢或者料斗堵塞导致物料不能正常供给,就会出现这种情况。
物料密度过低:加工一些密度较小的物料,如某些轻质的填充材料或发泡材料,在相同体积下质量较轻,螺杆旋转推动这些物料时需要的力量较小,使得主机电流偏低。
设备因素
螺杆磨损:长时间使用后,高速混合机螺杆的螺纹可能会磨损,导致螺杆与物料之间的摩擦力减小。例如,螺杆的螺棱高度降低,物料在螺杆上的推进力减小,对主机的扭矩需求降低,从而使主机电流下降。
传动部件故障:传动系统中的部件,如皮带、链条松弛或者齿轮磨损等情况,可能会导致动力传递效率降低。部分动力在传递过程中损失,使得螺杆实际获得的有效扭矩减小,主机电流也随之降低。
工艺参数因素
螺杆转速过低:当螺杆转速设置远低于正常生产所需的转速时,螺杆对物料的剪切、挤压等作用减弱,所需的驱动功率变小,主机电流自然就会降低。
温度过高:机筒各段温度设定过高,小型造粒机使得物料过度软化,流动性过强。这样物料在螺杆的推动下几乎没有阻力,主机所需的扭矩减小,电流降低。例如在加工一些热敏性塑料时,温度过高会导致塑料迅速熔化并变得稀薄,减少了主机的负载。
其他因素
排气过度:如果排气系统的设置过于开放,大量的气体从机筒排出,双螺杆整体套可能会同时带出部分物料,使得机筒内实际参与造粒的物料量减少,从而导致主机电流降低。
模具阻力过小:当机头和口模的设计不合理或者磨损严重,导致物料挤出的阻力过小,也会使主机电流偏低。例如,口模的孔径过大或者表面过于光滑,使得物料能够很容易地挤出,减少了主机的负载。